科研建设
院士工作站:
2011年经河南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以董玉琛院士、刘旭院士为核心的河南省SBET实博种业院士工作站,国家973首席科学家贾继增以及15名博导、硕导、博士、硕士组成的专家团队入驻院士站,主要开展小麦种质资源利用、性状基因定位、小麦新品种选育三大方面研究。
2014年,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全国**小麦育种家赵振东领衔的院士专家团队。
同时,公司还分别和河南农业大学,河南科技学院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**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在玉米育种上进行联合育种,在资源、信息技术上互惠共享,有力的促进了育种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进程。
小麦育种
通过在小麦育种上的创新,包括品种类型的改进、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多途径的育种技术的创新,培育和生产更多高产、稳产、优质的小麦品种。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,由于人口增加、耕地减少、粮食**、资源短缺、环境保护和节本增效的需要,参考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教训建立新的小麦育种目标,追求产量、品质和环境的和谐提高,尤其强调主要通过遗传性状改良结合栽培挖潜来实现高产、优质、抗病以及水**、光**、磷**、氮**等,*大限度地提高小麦对水、肥、光、热等资源的节约和**利用,降低生产成本,增强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性。
玉米育种
通过引进多样性的种质资源,加强种质资源的研究,引进各种抗逆性基因来源,拓宽玉米育种的遗传基础,引进和发现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,选育出配合力更高的自交系,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水平,增加作物生产的遗传多样性,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。为了将大量的遗传资源加以鉴定、改良和有效利用,建立杂种优势模式,把所引进的多样性的育种材料作适当的分群,找出材料之间的规律性关系,从整体上提高育种工作的效率。
根据可持续农业的指导思想,制定与当前和未来农业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育种目标,强调品种的适应性,包括抗病虫、生育期、耐旱性、抗倒伏,自交系产量和制种技术要求等,通过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的紧密结合,使育成的品种有较广的适应范围和综合抗逆能力,使产量更稳定,实现投入和产出的平衡。